华为中兴事件的警示与启示
■ 活动主题 |
华为中兴事件的警示与启示 |
|
■ 活动时间 |
2012年10月17日 |
|
■ 活动地点 |
北京•翠宫饭店 |
|
■ 活动背景 |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发布针对两家中国通信企业华为和中兴“可能对美国带来安全威胁”的调查结果。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9月中旬,华为和中兴的高管分别被要求在美众院听证会上提供证词。但其调查中没有提供直接证据证明华为、中兴事实上有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而是怀疑“有一种假设称华为有个阴谋,为服从一国政府的命令,在自己的产品中植入某种设备——真的吗?这个阴谋需要成百上千人完成。” 美国国会这次调查到底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是体现了美国国家的战略目标还是仅体现了其对美国企业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华为、中兴事件给我们带了那些警示与启示? |
|
|
|
|
■ 主讲嘉宾 |
||
姜奇平 演讲主题:从大国崛起观察华为、中兴受阻 |
||
|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同时担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组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数字论坛成员。 |
|
吕本富 演讲主题:用冷战思维思考华为思科之战 |
||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曾筹办《Internet信息世界》杂志,并担任一年主编; 博士毕业以后,筹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开始从事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实证研究。 |
|
方兴东 演讲主题:美国和思科在价值观上的失守是本次事件最大的失分 |
||
|
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和义乌全球网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出版《21世纪的书》、《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和诗集《你让我顺流飘去》等20 部。十多年来为互联网、创业精神、挑战微软、Web 2.0、义乌等摇旗呐喊,被称为“网络旗手”、“博客教父”。 |
|
吴伯凡 演讲主题:华为中兴代表竞争力 未来需进一步提高 |
||
|
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现任《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是21世纪报业集团“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项目的主要策划人,“企业公民”课题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CSR)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曾从事哲学、基督教神学和社会理论研究,自2001起进入媒体行业,并从事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管理学、商业史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和评论120多万字。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及译著多种。 |
|
王俊秀 演讲主题:华为思科之战,在全球博弈时代做一个反省 |
||
|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中国" 数字论坛 " 发起人之一。是“博客”(Blogger)中文概念的创造者之一。信息社会转型问题专家,中国IT界资深传播和媒体专家。中国互联网事业的肇始者,国内首家互联网咨询机构互联网实验室联合创始人,中国国家互联网景气指数的首席架构师。将IT技术引入大众传播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
|
项立刚 演讲主题:华为中兴市场广阔 中方可考虑反制 |
||
|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长期观察、研究中国IT业和通信业,对于电信业的发展、电信管制政策、电信业的发展趋势、SP产业的发展策略、3G技术和业务都有深入研究。经常对通信业热点问题有独到见解,首先提出了移动信息网理论,是我国第五媒体最早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者,被多家杂志和网站聘为专栏作家。2000年创办《通信世界》周刊,曾任《通信世界》周刊的社长兼总编。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兼职教授。 |
|
胡钢 演讲主题:华为中兴成“国家敌人”值得骄傲 未来将更透明 |
||
|
知名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学术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争议解决中心专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
|
石述思 演讲主题:我们的政府为何不能为华为、中兴“亮剑” |
||
|
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担任《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七获中国新闻奖,数十次获省部级各类新闻奖项,发表各类新闻作品200万字。曾参与央视著名栏目对话、经济半小时、大家、 艺术人生的策划,并参与央视财富论坛、APC、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法制人物的策划及总撰稿,并参与北京电视台名牌栏目身边的前期策划以及长期担任东方卫视名牌谈话节目头脑风暴总策划之一。 |
|
■ 与会嘉宾 |
||
仲大军 发言主题:拼搏精神决定中国企业必将崛起 |
||
|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 |
|
洪烛 发言主题:美国失责于未事先制定好贸易标准 |
||
|
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
吴法天 发言主题:我们应该警惕美国的双重标准
|
||
|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专职研究人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任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相继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诉科研成果奖”、“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学术荣誉。 |
|
司马平邦 发言主题:美国对华为事件的封闭性,是一种对自由主义的耻辱 |
||
|
职业时政评论人、影视/文化评论人、娱乐策划人、专栏作家。 |
|
何旭 发言主题:我们也应该警惕在华美国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 |
||
|
评论人、天农网主编 |
|
董正伟 发言主题:建立完善的国际市场竞争制度,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企业 |
||
|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公益维权律师,尤其是反垄断维权方面成绩显著。从业15年,在反垄断与知识产权,境内外上市,金融证券,房地产,改制并购,行政维权重大疑难案件办理等方面有专业优势,兼做投融资项目运作。 |
|
李玉昆 发言主题:美国给自身的成长及价值观走向开了岔路 |
||
|
著名评论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
|
杨佩昌 发言主题:华为、中兴在美国受阻的积极意义 |
||
|
德国经济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经济史博士、欧中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会长、德国式系统领导力研究专家 |
|
吴其伦 发言主题:华为中兴进入国际市场靠的是高品质和核心价值 |
||
|
财经评论人、专栏作家、策划人 |
|
叶匡政 发言主题:保持开放心态,勿入美国大选游戏 |
||
|
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 |
|
染香 发言主题:中国企业加强自身在全球的软实力尤其重要 |
||
|
微博红人 |
|
■ 网络专题 |
||
更多内容,请详见专题:http://zt.blogchina.com/2012zt/jsqs/ |
◆关于数字论坛
“数字论坛”活动伴随中国互联网成长,秉承以“以互联网精神为本”的宗旨,以开放式的论坛形式,汇聚各领域数字精英,围绕全球互联网重大热点事件、重要政策、社会深层次问题、全球前沿趋势等内容,打造中国互联网新思想第一互动平台。
数字论坛成立于1998年,核心成员包括王俊秀、方兴东、姜奇平、郭良、吴伯凡、胡泳、段永朝、汪丁丁、吴晓波和吕本富。“数字论坛”活动早期名称为“互联网俱乐部(iClub)”,起始于1999年,每月一期,是互联网热潮期间最具影响力的活动,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王峻涛等早期互联网精英几乎都参与。
十多年来,“数字论坛”活动全程参与和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正在为第三次浪潮推波助澜。论坛引爆的热点包括:互联网第一次热潮(1999年)、挑战微软霸权(1999年)、开源软件(2001)、反对软件知识产权过度保护(2002年)、博客革命(2002年)、国家标准WAPI(2003年)、中关村危机(2003)、Web 2.0(2003年)、华为思科之争(2003)、英特尔反垄断(2004)、中国技术标准之战(2004)、软件盗版率(2005年)、互联网创新国际峰会(2006)、互联网治理(2007)、反垄断法(2008)、微博治理(2009)、3Q大战(2010)、互联网新管理条例(2011)、互联网反垄断(2011)、3B大战(2012年)、美国国会发难华为中兴(2012年)、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2012)、网民隐私保护(2013)、斯诺登事件(2013)等。
2012年起,“数字论坛”活动将更加常态化。以独立第三方的视角,吸引更多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数字精英,打造一个思想交汇、观点碰撞的开放式平台,为产业、媒体、政府、投资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交流沟通和决策支持。
“数字论坛”活动由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CIS)主办,博客中国和互联网实验室承办。欢迎更多朋友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