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有篇从人人网发出来的关于某订餐平台的商家竟然是黑作坊的文章引发很多媒体的转载,后来平台方也就此事公开致歉。朋友们一定知道,这种黑作坊的形式,还是比较的普遍。从某个角度来说,黑作坊真正的危害性倒不是是否具备资质,而是生产环节中存在着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作为平台,食品安全隐患的风险,会随着商户的入驻,呈指数级的上升。
而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平台所受到的损伤,只会更大。
但是面对现状又可以这么说,送餐平台遭遇食品安全隐患,已经不是会不会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会发生?
这个问题,目前看来只有把平台迅速做大,在有了足够的用户量后逐步用高资质商家替换掉黑作坊。
二、盈利模式问题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淘宝商户质疑淘宝限流量的文章,忽然又想到一个总量分配的问题。
对于拿了千万级融资和巨头公司来说,流量到用户的转换不会有很大难度。
如果说难度,可能是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商家少,用户不满意;商家多,商家不满意。
作为平台,权重一定会更倾向于用户。
逻辑上跟淘宝的那个问题一样,有限的用户需求,分配到过多的商家,单体商家则被分到的相对就少。
刚才随手在热门商圈搜了下热门美食,排名第一的某商家皮蛋廋肉粥的月销售才不过区区107份,就算不按30天,按22天计算,平均下来每天也就好可怜的5份都不到。
再回到平台的商业模式问:送餐平台靠什么盈利?
靠用户付费是没戏的,只有靠商家付费。
但商家如果在平台上获取的利益不大,这个付费会不会也成了空中楼阁?
欢迎参与讨论